中国女鞋产业带 在直播间集体复兴

内容摘要今年头4个月,东莞鞋履在抖音电商跑出了155%的同比增速。这是「世界制鞋之都」许久没有出现过的高光时刻。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制鞋工厂带着外贸订单,从东莞厚街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由此也带走了东莞制鞋业的一个黄金年代。远隔千里的

今年头4个月,东莞鞋履在抖音电商跑出了155%的同比增速。这是「世界制鞋之都」许久没有出现过的高光时刻。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制鞋工厂带着外贸订单,从东莞厚街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由此也带走了东莞制鞋业的一个黄金年代。

远隔千里的「中国女鞋之都」成都, 是玛丽珍、短靴、穆勒、乐福等舒适型女鞋的大本营,巅峰时期产值上千亿。后来同样因为产业外迁,工厂关闭或搬走,剩下的产能慢慢转向了线下外贸。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广州、惠州、泉州、温州、扬州、杭州等地的制鞋产业带。

直到最近这几年,那些顶着欧标、美标的品质鞋出现在直播间,中国女鞋产业带的昔日辉煌又被重新忆起。

01

工厂回来了

四月的成都,是杜甫诗中的花重锦官城。「阿么手工女鞋」老板肖龙穿着自家品牌的鞋子,走上抖音电商2025鞋履春夏新品发布会的T台。

作为这场大秀的「模特」,肖龙有些头大,「我一个大男人从来没走过秀」。一开始他跟抖音小二建议,不如请专业模特登台。但小二坚信,创始人最了解自家产品,他才是品牌的灵魂。

最终,肖龙一步一步迈向聚光灯。从台下反应来看,「效果非常好」。

从四川巴中贫困地区青年到年销售额破千万的女鞋品牌创始人,肖龙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舞台」中央。在这次发布会上,「阿么手工女鞋」被评为星光典藏品牌,成为经数十万用户检验的鞋履标杆。

他也成了工厂老板们的感谢对象之一。「阿么手工女鞋」「派中派」「MISSSILVER」「王11」「星星」等成都本土品牌和达人在抖音电商跑到行业头部位置后,当地工厂订单量急剧增加。此前因为市场萎缩被迫出走的手工鞋匠人,纷纷从温州、东莞、广州回到成都。

2024年,成都女鞋产业带的抖音电商GMV突破40亿元,销售额增长24%。肖龙发现,不仅匠人在回流,很多工厂也都回来了。

扎根东莞的「德芙琳」,倒是从来不缺熟练工人和工厂。凭借全球每十双鞋中就有一双东莞鞋的产业地位,东莞厚街汇聚了全球最完善的制鞋供应链。巅峰时期,这里养活了200万从业者,仅「中国最大鞋厂」裕元,高峰期就有10万员工。

德芙琳老板郑利平告诉我们,东莞制鞋水平之高,比肩意大利。这话要是搁别人说出口,多少有点吹嘘的感觉,但郑利平15岁就进鞋厂打工,与鞋子打交道30年,他对东莞制鞋的真实实力了然于心。

与衣服、箱包相比,制鞋工艺要复杂很多,因为鞋子穿到脚上,大一分或者小一分都不行。而东莞,在产品材质、工艺和鞋型方面都有领先优势。

但从四十年前第一批港台鞋厂落户以来,东莞工厂长期以来走OEM模式,C端消费者往往并不熟悉。郑利平一直心有不甘,但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东莞制鞋,缺的是品牌意识。郑利平也是在两次创业失败后,才悟出这一点。

1998年进厂打杂时,第一个月就拿到380元工资,第二个涨到600元,年少的郑利平眼里,东莞遍地是机会。2005年,他在摸清行业门道后,跟朋友合伙开了个鞋厂,「我们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2000年左右的东莞遍地是工厂,新入者缺的是订单。郑利平拿不到品牌方的订单,只能为其他鞋厂做二次「代工」。

这次创业以亏损30万收尾。

后来一个开鞋厂的朋友提议,「你现在也没事做,我给你一些尾货,你帮我把它清掉?」郑利平记得,当时他骑摩托车跑公园摆地摊,一个晚上跑三四个地方,卖几十双鞋。

把朋友的货清掉后,他沿着这条路「往上挖」,不管是台湾人的工厂还是香港人的工厂,只要有尾货,来之不拒。有些尾货因为专供欧美市场,鞋码偏大,中国人穿不了。郑利平就把这些鞋子卖给在广州的非洲人,他们的脚更大。

2008年金融危机,东莞大批鞋厂倒闭、清库存,尾货商人郑利平迎来生意的第一次爆发。他有了档口,还租了一座仓库,当时完全不愁货源。由于东莞鞋子做工好、拿货价低,也不缺销路,「大家排着队在我这里蹲点」。最多的一天,郑利平出掉了8000双鞋。

当时厚街镇做库存尾货生意的商家超不过10家,见生意好做,后面又出现了2000多家。过去拿货价15块钱的鞋子,被炒到了一百多块钱。

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同时,郑利平的货源也逐渐枯竭。曾经东莞依靠廉价劳动力跟免租政策吸引大型制鞋企业入驻。2008年后随着东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批合资鞋厂也迁往东南亚。

包括郑利平在内的一批档口批发商纷纷转型,买工厂自己「做货」。但他坦言,当时属于盲打阶段,哪个款好卖就做哪个款,高跟、平底、休闲啥都做,没有自己精准的定位,也没有独立设计能力,都是跟随从国外大牌代工厂流出的款型去做加工。

对品牌化一无所知的郑利平是彼时东莞无数鞋厂厂长的缩影,「整个东莞大家都只知道做制造,没有品牌思维。」在时代转轨期,郑利平跟东莞制鞋产业带落下了最重要的一课。

这也是中国鞋履产业带大都存在的困境。大码女鞋品牌BL主理人静哥记得,她刚做抖音电商时,货源都是以鞋厂为主导,「只能是他们做什么,你卖什么」,而鞋厂做的款式,又往往跟着大牌走,「订货会上百丽定什么货,鞋厂就做什么货」。

在静哥所在的扬州江都,凭借以苏中商贸城为起点的皮鞋批发生意,后来发展为「中国东方鞋都」,意尔康、百丽、蜘蛛王等品牌的代工厂都汇聚于此。

但一味从工厂拿货或者「无脑」跟随大牌趋势走,也就意味着没有差异化,更谈不上品牌化跟竞争力,这成为静哥跟郑利平共同的心病。

02

尊重用户听起来很虚

但真能搓出爆款鞋

静哥虽然卖鞋,但自己买鞋却很难。拥有41码大脚的她,可选余地少有之又少。

2020年,合作工厂出了一款一字带粗跟凉鞋,静哥自己特别喜欢,却穿不进去。不甘心的她特意请工厂师傅把鞋「加宽加肥」。

心愿达成后,她抱着试水的心态把这双鞋分享到抖音,数据一下子爆了,播放量超过400万。 在这条视频评论区求购同款的胖脚/大脚姐妹之多,超乎了静哥的想象。

有需求就有市场,她决定调整方向,专做大码女鞋。BL在抖音诞生。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品牌专门针对胖脚人群开发大码女鞋。少数几个有大码女鞋产品线的品牌,大多定价五六百元。贵有贵的道理:一是用料,大码女鞋多用头层牛皮,材料成本较高;二是大码女鞋的买家比较分散,不会集中到一个品牌上,「量不多的情况下,品牌的模具费就会摊到每双鞋子上去」。

BL决定走「高性价比」路线,专攻一两百元价格段。在材质上,BL选用二层牛皮,一是成本更低、二是耐造,二层牛皮不像头层牛皮那么娇气,还要养护打理。

但合作工厂的师傅没有做大码鞋的经验,静哥作为唯一的模特,跟着师傅们一遍又一遍调整楦头,前后花了十几天才做出第一批鞋子。

解决了货的问题后,围绕「胖脚买鞋痛点」这个主题,静哥拍摄了大量短视频,并在短视频中为自家大码女鞋带货。据她回忆,当时每个短视频的播放量都达到三四百万。

一字带粗跟凉鞋上架后,当晚就卖了4000单。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好,直播间有20个模特,她们对应不同脚型;每场直播至少配两个模特,让用户对「脚」入号。

那个夏天,BL店铺涨粉十几万。

德芙琳在抖音电商的爆单也有意外成分。尽管2017年就创立德芙琳,并明确30-50岁女性、对品质鞋有追求的用户定位,但郑利平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并不做C端生意,而是把货供给电商商家。

2022年,一位忠实顾客把德芙琳的鞋子推荐给了朋友,这个朋友是抖音电商服饰领域的头部主播。对方找上郑利平,「你们的鞋无敌好穿,我无限回购,刚好可以跟我的直播服饰做搭配」。

通过达人直播,德芙琳当年做到了4854万元销售额,在抖音电商鞋履行业排名第五。尝到直播带货的甜头后,2023年下半年郑利平开始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转型店播。

原因很简单,店播可以让品牌方更好地掌握复购率、用户评价、区域定位等数据,也可以精准回应用户的需求和疑问。因为德芙琳的鞋子定价300元左右,在电商平台并不算便宜,一个没有知名度的品牌,需要跟用户解释, 鞋子贵在哪里。

郑利平创立德芙琳时,就想着要做一双用料货真价实的好鞋。在他看来,这是品牌对用户的最大尊重。

当年做外贸时,他了解到美国有一个主打舒适性的中老年鞋品牌,垫脚材料用的是鹿皮。相比猪皮牛皮羊皮等材质,鹿皮的韧度、亲肤度、吸汗透气性都更好,是皮料天花板。尽管鹿皮成本要比牛羊皮贵出20%到30%,德芙琳还是选用了新西兰鹿皮。也因此,品牌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

「阿么手工女鞋」老板肖龙起初在抖音卖货属于无奈之举。成都武侯盛产手工真皮女鞋,肖龙很早就跟工厂合作,定向开发独家款式。2020年时,「阿么手工女鞋」的线上店铺已经积累10多万粉丝,高峰期一天卖出3万双雪地靴。

这一时期肖龙开始盲目扩张,老人鞋卖得好,他跟风做了康博士健步鞋;朋友做婚鞋挣到了钱,肖龙也创办一个主打婚鞋的牌子「盗梦空间」。最多时他手上有9个品牌,每个品牌都压货。

疫情来临后,仓库里的57万双鞋压到了肖龙。公司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他本人欠下3300万债务,每天都面临催债公司的威胁恐吓, 这时有朋友给他指了一条路,在抖音做直播带货。

第一天他只卖出去四双鞋,销售额798块钱,第二天1000块钱,第三天2000,第四天销售额为0,到第16天眼看着没有起色,肖龙准备放弃,把成本价130块钱的鞋子以30一双的价格半送半卖给同行。

但他又一想,「反正要送,不如送给消费者」,就在直播间推出「买一送一」的活动:消费者买一双鞋子,额外赠送一个随机鞋子盲盒。

「买一送一」增加了产品的价值感,近60万双库存鞋子被售空的同时,「阿么手工女鞋」积累了在抖音电商的第一批原始用户。她们在穿过「阿么」的鞋子后,会因为穿着舒适而再来复购。

远超同行的复购数据,让肖龙更加坚定,还是要做好鞋。否则,当初清掉库存后,他的女鞋生意也就完了。

03

护城河都在细节里

通过直播间,鞋履产业带商家不仅实现跟用户的精准匹配,更迭代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爆款方法论。

静哥就发现,因为过去做大码女鞋的大多是欧美品牌,一方面欧洲人的脚趾更长,另一方面在审美上,欧美品牌更强调「线条感」,结果就是这些品牌生产的鞋子会很长,并且会为了线条感而牺牲舒适度,并不适合国内的胖脚人群。

BL想做的,是既舒服又美观的大码女鞋。为此静哥下了很多功夫。

以鞋底为例,中底通常位于鞋底的中间位置,主要负责缓震和舒适性。BL最开始穿着软,静哥接触生产线后才发现,市面上的标码鞋是按100斤左右的承重做的中底,对一些150斤的胖脚人群来说,这就不够用了。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容易塌、软、崴脚,走路不稳,尤其是高跟鞋。

了解到其中的门道后,BL对中底进行了迭代:先从板材开始,板材加厚加硬;中底需要加钢条。有的卖家为了节省成本不加,静哥专门从钢条厂定制加长加宽的钢条,材质是不易变形、刚性较强的锰钢。成本算下来,是常规中底的两倍。

除了中底外,BL也针对大码女鞋的外形做了改良。一些凉鞋、单鞋上会有钻扣等配饰,这些小配饰放在标码鞋上比较合适,但放在大码鞋上就不美观、不协调,也无法起到一个修饰脚型的作用。静哥想到将配饰等比例做大。这需要扣件厂重新开模。

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用户反馈里,也可能蕴藏着爆款制造机。比如有个粉丝告诉静哥,自己想要一双胖脚也能穿得下的长靴。根据粉丝诉求,BL推出了加宽腿围的长靴,当季卖出了一万多双。

类似这样通过直播间「定向开发」的方式,也出现在德芙琳、阿么手工女鞋的研发过程中,好处是可以有效减少库存积压。郑利平就发现,很多品牌方亏损的原因不在于产品成本或制造成本,而是库存成本,「他先做货再来卖,货不好卖,产生库存质押,它就会把整个成本拉高」。而库存的根源在于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完全脱节。

据郑利平透露,德芙琳每一款鞋打版出来后会先放抖音粉丝群让粉丝们对款式、颜色进行打分,排名第一的款式直接做300-500双,「这样就算不好卖,我的亏损也是可控的」,如果卖得好,再反馈给生产端加单。

随着反馈机制的完善跟品牌体量的扩大,国产鞋履品牌的护城河也在不断夯实、加深。

原料跟工艺是德芙琳的两大核心竞争力。郑利平记得,当时他们找到的鹿皮供应商一尺报价50元,「一双鞋大概要用到1.1尺,也就是说你光鞋垫用鹿皮成本就要拉到60元」。之后他们直接对接新西兰的源头供应商,通过体量优势把成本砍了一半。

这一半的成本,保证了德芙琳在定价上的绝对优势。

鞋履产业带品牌的优势,也在工艺细节上。比如野生鹿皮上面会有很多虫斑、枪伤、同类争斗造成的伤口。工人裁剪时既要避开这些创口,又不能浪费皮料,非常考验剪裁的合理性;不同部位的鹿皮处理工艺也不同,比如屁股跟肚子这两个部位的鹿皮比较软,如果用在前掌位置脚踩上去会绵绵软软的,并不舒服,这就需要做二次加工。

一项看似简单的鹿皮处理工艺,无形中加固了德芙琳的护城河。

经过几年磨合,目前静哥最骄傲的地方是BL的鞋型。「同样是加肥的鞋子,我可以把它做到一双鞋放在你面前,你看不出来是加肥。有的加肥鞋子,一看老大老肥了,穿进去也没有任何修饰作用。」

04

一颗好果实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抖音电商鞋履产业带GMV已超700亿元。

在产业带鞋履商家生意得到发展的同时,他们的想法也变得更大。今年6月,肖龙将带着「阿么手工女鞋」旗下品牌「古纹」到意大利参展。

「古纹」的鞋子采用意大利进口马皮,皮料要历经水洗、染色、打蜡、抛光等一系列纯手工流程,由于工艺复杂且制作周期较长,一天最多只能做六七十双。据肖龙透露,「古纹」的平均客单价达到了1500元。做「古纹」这个品牌是因为肖龙认为,「阿么要上一个新高度,我希望把好东西带到全球。」

从2020年注册到现在,「BL」的品牌化之路走得越发坚定。刚开始做大码女鞋时,摆在静哥面前的难题有两个,货期跟品控。如今「BL」承包了工厂的三条生产线,合作的皮料供应商以上市公司为主,「我们会去筛选,它本身要有水平、能达到我们的标准,我们才会合作。」

郑利平想培养更多的年轻的技术工人接班,让东莞的制鞋工艺「不要断层」。他始终相信,在东莞会诞生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鞋履品牌,「东莞的土壤太肥沃了,但是长不出一颗好果实,这是会让我很悲哀的一件事。」

而要想吸纳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把德芙琳做大做强,是第一步。

很多年前即使创办了鞋厂,郑利平也不懂品牌,因为他是「代工的代工」。「我那个时候对大牌几乎不懂,他只会给我一个执行标准,我们接触不到品牌方,所以说我根本就不认识什么Prada、Coach,包括国外卖三五千块钱的鞋子。我只知道这个要求很严,这是美单,这个是欧单,这个是日单,我只知道这个。至于他卖多少钱,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15岁进鞋厂,郑利平从最基层的打杂工做起,技术工人的工资是他的三倍,为了涨薪,「中午工厂休息一个半小时,我是不休息的,我偷偷地去踩在人家的机器上面慢慢地去摸。」这个场景概括了郑利平的三十年制鞋生涯:港资、台资、意大利品牌的中国学徒。

抖音电商的崛起,让各大制鞋产业带的中国学徒们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郑利平已经把儿子送到国外留学,学成后希望他能接班,把品牌带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跟随产业带起伏半生的商家,他们想看到的那颗好果实,或许正在酝酿成熟。

注:文/霍四究,文章来源:降噪NoNois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