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祝华)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三级淋巴结构(TL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枢纽”,其发育状态与患者预后及治疗响应密切相关。记者5月9日从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该研究院等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首次绘制出肝细胞癌中三级淋巴结构的全景发育图谱,揭示色氨酸代谢通路在三级淋巴结构成熟过程中的关键调控作用。该研究为肝癌及多种实体瘤的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了全新策略。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癌细胞》上。
研究团队对肝细胞癌患者的三级淋巴结构进行原位鉴定与精准注释,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基于发育轨迹的三级淋巴结构分类模型。团队通过整合基因表达特征、空间共表达模式及免疫细胞空间聚类分析,在患者队列中识别出937个三级淋巴结构,其中成熟型69个。
该研究首次将未成熟三级淋巴结构细分为“趋向成熟型”和“偏离成熟型”两类,前者表现出T细胞功能通路显著激活及与B细胞的紧密互作,提示其在免疫治疗中具有关键调控潜力。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团队实现了三级淋巴结构状态的精准区分,突破了传统“成熟/未成熟”的二元分类局限,揭示了三级淋巴结构发育的连续性动态过程,为临床预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分子标志物。
通过深度数据挖掘,研究团队发现肝癌细胞的色氨酸代谢通路对三级淋巴结构成熟具有决定性影响。为验证这一机制,团队在小鼠肝癌模型中开展功能实验,发现低色氨酸饮食可显著提升成熟三级淋巴结构密度,改善肿瘤微环境。进一步研究表明,色氨酸代谢通路是调控三级淋巴结构成熟及免疫治疗响应的关键靶点。这一发现为开发“代谢调控+免疫治疗”联合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
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任科学家白寅琪表示,研究发现“趋向成熟型”三级淋巴结构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高度相关,未来可通过检测这类三级淋巴结构的存在及状态,筛选最可能受益的患者群体。
0 条